SMILE RADIO 石川廣播文學

台灣歌謠滄桑史

18 ‧ Feb
591

聯通歌劇團

各位朋友,最近在高雄鳳山發生一件很轟動悲慘的社會新聞,一場無情的大火,活活將歌仔戲班的八個人燒死,實在使人同情。 棚頂搬戲人笑空,走落棚腳者知傻!看是榮華富貴者,走落棚腳若乞食,台頂妖嬌得人疼,戲煞上驚是照鏡,棚頂替人哭悲哀,自己目屎吞腹內,戲到結局大團圓,阮的結局是什麼?(台)這首台語歌曲的歌詞寫得真好,充滿了淒涼的意味,表露出歌仔戲演員命運的無奈與悲酸。 台灣鄉土文化歌仔戲的演變,可以說是歷盡滄桑,滿清年代,歌仔戲與布袋戲是本省民眾唯一的娛樂節目。到日本時代,有一段時間,因為推行皇民化的運動,歌仔戲被禁止演出,一直到光復之後,歌仔戲才獲准重新在民間風行。 一般歌仔戲的演員,大部份都是家境不好,書讀不高,自小孩就被戲班的團主用錢綁住的。在民國四、五十年代,歌仔戲曾經轟動一時,當時有一個聯通歌劇團,將歌仔戲的節目移到廣播電台播出,造成空前的轟動,歌仔戲的節目變成電台最受歡迎的節目。 在民國五十年,為了慶祝建國五十週年,聯通歌劇團還配合政府,在台北市南京東路花車遊行,想不到包括楊麗花在內的這些歌仔戲演員,竟然受到民眾最熱烈的歡呼。當時歌仔戲在戲院演出,一張票十元,一樣是場場客滿,而當時一張電影票才二元而已。 民國五十一年,台灣電視公司成立,電視的興起,也造就了不少的明星,像楊麗花、葉青、林美照、黃香蓮、高玉珊、許秀年等,都是電視捧紅起來的,不過,大部份的歌仔戲演員,並沒這麼幸運,因為年輕一代,對這種本土文化並沒興趣,所以歌仔戲無法大量吸收新人來繼承。眼看著這種本土文化有朝一日將會漸漸沒落。\r 目前歌仔戲只有在謝神的時候演出外台戲,平時無戲可演,就只有去做五子哭墓、牽亡魂等等的喪事來維持生活的開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