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MILE RADIO 石川廣播文學

台灣歌謠滄桑史

18 ‧ Feb
631

台灣歌謠進化史

50年代,就是說四十幾年前,1950年的事情,50年代是台灣歌謠翻唱日本曲最嚴重的時代,比如黃昏的故鄉,可憐的戀花再會吧,孤女的願望,溫泉鄉的吉他…..翻日本曲因為成本低,一再被採用,而且唱片公司都是以賺錢為目的,有錢賺就好,管它藝術不藝術,所以大量採用二流人才,老牌的作家不願和這些只會翻唱別人的,又無能力製作的人競爭,所以老牌的一個一個封筆,不再寫歌,這時台灣歌創作曲很少。大部分都翻日本曲。 到60年代,1960年開始,「三年一運好歹照輪」(台),那時換國語歌流行,謝雷、張琪流行於那個年代,因為上海,香港流行國語歌,台灣也在流行,加上台灣當局政策的打壓,規定電視台一天只能播放二首台灣歌,台灣歌簡直變成孤兒。 1970年中視製作一個金曲獎,台灣歌稍微有些進展,如送君珠淚,飼鴨姑娘,心內事無人知,西北雨就是那時的作品。 1977年,望春風的作者李臨秋先生再染紅塵,將林二先生一首過去寫的古曲重新改編。就是相思海,半瞑行,小陽春,這時亦是年輕一輩盛出,流行民歌的開始。 1982年台灣歌流行心內事無人知。 1985年,陳小雲一首舞女由中南部流行到台北。 但是電台,電視禁播,為什麼?因為那時的流行歌曲,都要經過新聞局審查,審查通過才能在媒體公開廣播,這是對藝術工作者一件不合理的牽制,好氣又好笑,往往因為評審偏見,或者雞蛋裡找骨頭,一首好歌被封殺。記得那個階段,若是不小心播到未通過的歌,大名就出現在交流表,電台老闆就緊張,我就受處罰,這種無聊的審查制度現在已經改進了,過去限制台灣歌播放的比率,隨著政治的開放,也都廢除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