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 | FEB
早上起床身體僵硬無法握拳,莫名關節痠痛?別以為只是身體老化。63的歲吳女士無預警多處關節疼痛腫脹,三個月內連跑四科,最後才在風濕免疫科確診為「類風濕性關節炎(RA)」。醫師呼籲,時值濕冷冬天,正是不少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好發時機,當心延誤治療或未定時服藥,都會導致病情惡化。
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自體免疫疾病,因免疫系統紊亂,關節滑膜發炎增生破壞關節結構,大多好發於40歲以上民眾,女性較男性還高出3倍。吳女士先後求診骨科、復健科、家醫科都未獲改善、跑去內科抽血,意外發現血液中類風濕性因子呈現陽性,轉往免疫風濕科才確認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。
台灣目前約有6萬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,北榮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曹彥博提醒,早期患者常有晨間僵硬、無法握拳,或是沒有原因的關節痠痛,都要提高警覺。
以往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為不可逆的疾病,大多病人關節一旦被破壞就無法復原,但曹彥博表示,現在除了傳統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物(DMARDs),一個月施打一次、可阻斷第六介白素(IL-6)作用的生物製劑,也是目前病人普遍滿意度較高的治療方式,根據臨床觀察,早期開始使用生物製劑的病人,關節上的孔洞有明顯改善,對於抗拒每天吞藥的病人來說,也可以提升用藥順從度。
國泰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全以祖則表示,類風濕關節炎與退化性關節炎不同,前者是免疫性疾病,藥物是很重要的處置;退化性關節炎患者,消炎藥只是症狀控制,並非改善症狀。
轉載自 元氣網